一份水磨年糕的人情
来源:华飞nba无插件极速体育_jrs直播网_jrs低调直播网网 时间:2018年1月19日
秋风起时,因为家中有长辈在,牙不好,终究不能在他们面前大拆螃蟹,一个秋天就没吃几只蟹,总觉得遗憾。入了冬,大闸蟹已退市,但是毛蟹市场上还有,虽说不像夏日的六月黄,壳薄个小,适合炒年糕,成熟的毛蟹未尝不可。毛蟹炒年糕是一道经典的上海菜,浓油赤酱的代表。也很简单,年糕切片,煸炒至软。毛蟹一切为二,粘淀粉煸炒。两者一起,加生抽和糖,焖至汁浓,加香葱段,再焖几秒即好。哦,炒蟹的时候还不能忘了放姜丝。
这道毛蟹炒年糕自己在家不做,我没有本事干脆利落不带一丝怜悯之心将毛蟹一切为二,而且年糕也不常有。现在的毛蟹的确也不大一样,走阳大闸蟹的路子,淡咸水改清水养,换了名字叫清水蟹,壳硬、蟹大,不适合炒年糕。在毛蟹炒年糕里年糕是主角,毛蟹是配料,不能太强。
菜馆甚至上海的很多小吃店里都有这道毛蟹炒年糕,只不过它是季节菜,夏季最适合,其它时间改为花蟹炒年糕,另有一道炒年糕倒是常年在菜单上,就是排骨年糕,做法就不大一样了,毛蟹炒年糕里加糖是为了吊鲜,而排骨年糕是真的甜,我有点不喜欢,这道菜倒是自己做,可以少放些糖。我半夜到家,取了件,拆开一看,果然是年糕。三更时分,早已饥肠辘辘,真想炒一份年糕吃,简单到酱油炒都行,但年糕坚如磐石,等不了时间处理。
第二天,我妈过来,我把年糕递给她。“给你寄年糕的朋友应该很讲究吧,用牛皮纸装,刚好一包,八根。”老人家想的可真多,她随后又强调了一句:“数字是八。”不过我这位朋友做事的确有那种看着不讲究的讲究,感受不到,觉得他随便,纸一扎就寄过来了,感受到了,会觉得好讲究,牛皮纸也是选过的。他在秋天时给我寄过生姜,都带着泥巴,快递盒里还垫了稻草,你要能体会泥巴和稻草,那是他用心的讲究。年糕啊,真的是好久没吃过了。
各地都有年糕,但各地的年糕是不同的。我说好长时间没吃年糕,是指很长时间没有吃到家乡的水磨年糕,以及家乡用年糕做的菜。不久前才吃过韩国炒年糕,一口甜辣,不排斥也不喜欢。中国人去韩国旅游,坐下来吃饭最爱吃韩国炒年糕,首尔明洞那边有几家炒年糕店生意火爆,搞到后来每家餐厅都推出炒年糕,还出现欺客行为,真是不能理解。据说韩国炒年糕是十九世纪朝鲜王国的宫廷菜,所以韩国朋友纠正我,叫韩国炒年糕是错的,正式菜名是朝鲜炒年糕,这个朝鲜指的是一百年前的李氏朝鲜,不是指北边那个国家。但是对于我来说,叫什么无关紧要,甜辣味终究是个障碍。至于炒年糕能成为朝鲜王国的宫廷菜,我本来是吃惊的,但看到这么多中国人也那么喜欢吃,或许是真的吧。
日本也有年糕,买过几次,豆腐干大小,切割整齐。日本年糕放烤箱里烤,膨胀起来,外脆内嫩,别有风味。这倒是像我们小时候吃的烤年糕,新做的年糕,头几天还是软的,丢一块在柴火里,烤到外层焦黄,用火钳钳出来,扒拉干净草灰,剥下焦脆的外层吃,特别香,里层软,可以蘸糖吃。但是我们的年糕放久了就硬,失去了水分,不能直接烤,就像滨斌寄给我的年糕,硬如石。这点,日本年糕还好,商店买来的都是真空袋装,不会失水。日本年糕的做法是从江南吴地传过去的,传统做法也差不多,口感就很像,也是Q弹。
水磨年糕的做法,其实我并不记得,小时候看大人们忙碌,并不清楚步骤。过年做年糕的记忆只留下在石臼里搡年糕的热火朝天,以及手捏小动物,最后用红豆绿豆点睛之事。手工的水磨年糕不是一家人能做的,要左邻右舍好几家人搭伙,我印象里总是很多人在一起,太热闹了,是一件大事。以前所谓过年,这些都是重要的一部分,现在似乎一餐年夜饭加一场闹剧就是过年了。
水磨年糕的具体做法我问父亲,他前些年还做过。秋收后的粳米十斤,糯米三斤,这是他做的量,也就是粳米和糯米为十比三,混合浸水十至十五天,“时间要看天气,天热十天足够,天冷则需半月”,然后晾干,再带水磨成米浆,将米浆灌入用棉布袋中,扎紧,挤压脱水,取出来的米粉团成硬块状,需要打散,“然后过筛,筛出的小块也要捏碎”,要成细腻的粉,而且此时的粉还是有些潮湿的,这个湿度很重要,不能太干了,太干要加水再搅拌,这叫打糕花,要很有经验才行,然后放进蒸桶里蒸。
想起来以前家里有木制的蒸桶,一年难得用一次,若是搭伙做年糕在我们家,那就要用上,从粮橱上拿下来,洗刷干净再用,又或者家里要做米酒,也要用到。
在蒸桶里蒸米粉的过程非常重要,要不停查看,搅拌,得整桶米粉被均匀蒸熟才行。快熟的时候,捣臼、石椿要准备好,人员到位,一熟就快速把一大桶粉团倒入捣臼,一人翻米粉,一人捶打,我们那儿就把这叫搡年糕。两人配合要极为娴熟,照着节奏,不能有任何延迟或加速,否则真的会出人命。
“翻米粉那人,无论下手有没有成功,比如太烫了,没翻过来,也得照节奏把身体撤回,不然石椿下去就砸到了,我们那石椿有三四十斤,一锤下去是收不回的。”石椿我是见过的,像一个大秤砣,捣臼至今常见,只是不再是搡年糕的用途,被城里人收来放花园里养铜钱草,或是睡莲、荷花。
搡年糕要把米粉团搡到紧实有弹性,这场体力活才可以停下来。然后将米粉团放大桌子上,将它们做成一块一块的年糕,有那种木刻的印花板,就在每一块年糕上压一下印花。还要做一些鱼或是兔子样子的年糕,又或是其它动物形态,看家中女人是否手巧,多余一些年糕团子就给我们这些小孩玩,捏自己喜欢的动物样子,自己捏的年糕,最后总是舍不得吃,谋划很久,到底在哪天哪一餐把它煮了吃掉。
这种热火朝天搡年糕的场面没经历几次,在我还是童年的时候,村里就有了一台做年糕的机器。那就简单多了,直接将蒸熟的米粉放机器里,由机器来处理,年糕会自动吐出来,省了最花体力的搡年糕的步骤,就拿一把剪刀在机器边等着,机器会吐出来年糕,出来二十厘米的样子一刀剪下,这也要一点本事,机器吐年糕的速度很快,而且很烫,一刀剪下后,要把年糕摊在竹匾里,马上又得去剪下一块。
年糕在竹匾上晾上一段时间后,要去翻面,免得黏住了挖不下来,待两面干了才能码起来。
之所以机器出现后,就少有人家手工做年糕,原因就是机器做的年糕更润滑,更Q更弹。但是也有人不喜欢吃机器做的,比如我的父母就觉得手工年糕更有质感。所以在我们家,即使有了机器,只要有人家可以搭伙,父母也还是会去做点手工年糕。
做了年糕后,每天的早餐就基本上都是年糕了,汤年糕、菜泡饭年糕、年糕粥等等。我的父母会把机器年糕和手工年糕搭着煮,煮好了装碗,我的碗里就只有机器年糕,他们吃手工的。但是偶尔,会有漏网之鱼,我不用尝,一眼就能从汤里分辩出来,夹出来丢他们碗里。他们还喜欢做桃黍年糕和玉米年糕,桃黍就是高粱,也是磨粉掺入到粳米和糯米粉中,做出来的年糕,糙糙的,不好吃,玉米年糕也一样有点糙,纯粹调剂一下,不过颜色好看,桃黍年糕褐色,玉米年糕黄色。做这两种年糕机器不让做,因为有颜色,做了会影响别人,搭伙做手工年糕也必须留到最后,要在正宗的白年糕做完后才行,“不然,颜色也一样会染到白年糕上去了,我们敬菩萨只能用白年糕”。
我们那里,过年前后有很多道祭祀活动,比如灶台要换新符,换新的灶司菩萨像,这就要祭祀,祭祀就需要有年糕,年糕只能用白色的。这些事情都是我父亲来,我很佩服他记得清楚这些,年前年后各种祭祀,道家的,佛家的,还有地方上说不清是什么教的迷信。他年轻的时候就会做这些,包揽一切。我小时候很担心这事,怕是记不住,长大以后要我来操办可如何是好。青年时期读了点书,就对此不屑,常用讽刺言语对待,很不情愿地拜一拜。现在,虽然没必要做这些事,但真什么都不做,年味也就消散了一大半。
年糕的保存也很有意思,是要浸水保存的,不然会变得非常硬,还会开裂,想吃的时候就没办法。新年过后,天气转暖,年糕也易坏,泡水是为了减缓变质时间,吃到春暖花开还有,否则连正月十五都撑不到。
即使勤换水,年糕终究还是会坏的,到后来会有臭味,那个臭味,怎么说呢,就像绍兴人爱吃臭苋菜梗一样,臭年糕还是照吃,用韭黄肉丝炒,别有风味。
一份年糕,跟一份打赏一样,是人情世故
下一篇:"纸包鱼"杀进北海了!5折尝鲜!